
一、此等狙击神奇系子虚乌有
2009年6月18日起,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的名为《我的兄弟叫顺溜》电视剧一炮走红。首集收视率达5.407%,最高时达到8.327%,成为2009年收视率起点最高的电视剧。这部剧走红的原因有二,一是故事情节真实感人和人物塑造有血有肉。二是演员表演到位,无论是主角配角,个个出彩,且有王宝强、郝蕾、张国强、孙逊众多明星参演,也起到推高收视率的作用。
然,尽管这个剧好评如潮,但作为剧中神枪手顺溜使用的那杆狙击枪却遭诟病,因为那杆美制的M1941约翰逊半自动步枪根本不能当狙击枪使用,且既不可能出现在日本军队中,也不可能出现新四军中,既不能装瞄准镜,更不能装什么消音器。据悉,这都是饰演顺溜的王宝强“任性”惹的祸。原来导演给顺溜配了一杆三八大盖,岂料王在道具库里看到了这把M1941后“爱不释手”,执意要使这把枪。万般无奈之下,只得依了他。为了使这把枪看起来是把狙击枪,不得不“生拉硬拽”地配上了瞄准镜和消音器。
或许是看到了“顺溜”这个戏火了起来,之后许多抗战题材的电视剧亦大量加入了狙击手的戏份,后被人们调侃为“抗日神剧”。如2012年5月8日,在齐鲁电视台白金剧场全国首播的一部名为《神枪》的电视剧。该剧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几个出身各异的年轻人如何成长为神枪手,并与日军狙击手交手的故事。这个剧中的“土八路”居然用上了配有瞄准镜的专用狙击枪,着实太离谱了。因为在那个年代,日造专用狙击枪仅有从“三八大盖”改进过来的97式一种,且装备在华日军不多,八路军缴获的则更是稀少。
八路军115师师长林彪察看缴获的97式狙击步枪
这个剧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那位女八路神枪手与日军狙击手对决一个片段:
点击播放按钮观看视频
播放
电视剧《神枪》片段
神枪手李杏花(贾青饰演)
为了渲染这位女神枪手百步穿杨的枪法,特意加入了弹丸射穿日军狙击手瞄准镜使其一枪毙命的这一情节......尽管观众对其枪法能否达到如此出神入化的境界表示质疑外,似乎无人怀疑弹丸可穿过瞄准镜片,击中敌方眼球这一事实。
无独有偶,2022年2大年初一上演的那部由张艺谋执导《狙击手》影片中,志愿军“冷枪五班”战士大永与美军狙击手约翰对决的镜头中,又再现了此情景......
点击播放按钮观看视频
播放
影片《狙击手》片段
大永(陈永胜饰演)、约翰(曹操饰演)
那么,影视剧中出现的此情此景真的会出现吗?一帮美国的射击爱好者从未亲身经历,也从未亲眼目睹。为验证真伪,“较真儿”的他们决定一试究竟.....
点击播放按钮观看视频
播放
实测子弹击中瞄准镜后的结果
事实胜于雄辩,实践出真知。看来影视剧中这一神奇不过是自以为是的一种凭空想象而已......
二、两位马克思引领出两条不同路
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毛泽东主持开幕式并致开幕词。开幕词中的一段话后来成为了《毛主席语录》这本开篇的第一段,许多经历过文革的人至今仍可将这段语录背得滚瓜烂熟:
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致开幕词
时至今日,马克思主义仍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延续着......马克思主义创立于19世纪40年代,且以《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日期1848年2月为标志。他那本大部头的巨著《资本论》被视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尽管绝大多数国人从未阅读过这本书,但其中“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那句名言还是留在了许多人的记忆中。马克思之所以对资本如此深恶痛绝,源于其对“资本主义的本质就是一种剥削与被剥削的经济关系”的认知。他认为资本家赚的每一分钱,都是通过榨取劳动者的剩余价值得来的。由此,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应运而生,且马克思预言,最终结果必然是工人阶级(无产者)联合起来,推翻资产阶级,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按需分配的理想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马克思和《资本论》
或许您有所不知,与卡尔·马克思同时代的还有一位叫马克思·韦伯的马克思。尽管那个叫卡尔·马克思的年长其46岁,但同为德国人的韦伯也是著名的社会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学家、经济学家、哲学家,且是现代西方一位极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他与发扬历史唯物主义的卡尔·马克思及奉行实证主义的杜尔凯姆,并称为社会学的三大奠基人。
马克思·韦伯(Max,Weber)
马克思·韦伯与卡尔·马克思都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者,他们的研究主题都是资本主义。两人都是从黑格尔哲学中走出来,对现代生活方式提出了质疑。然,尽管两人都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反思,但观察和分析的角度却有极大的不同,致使这两位马克思创立的理论,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引领着不同的国家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两条道路。卡尔·马克思指引的那条道儿是,在阶级斗争中,劳动者打破枷锁寻求理想社会。而马克思·韦伯指引的那条道儿却是,劳动者在劳动光荣中履行天职,积累资本和财富。也就是人们熟知的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
与卡尔·马克思不同,马克思·韦伯并非从资本入手,剖析资本主义私有制与生产社会化的矛盾,而是从宗教入手,剖析资本主义合理化或理性化的过程。韦伯敏锐地发现,产生于西方的现代资本主义大都是从那些信奉新教的国家中发展起来的。“新教”在中国以“基督教”一词冠之,民间俗称“耶稣教”,西方亦称基督新教,它与天主教、东正教并称为基督教三大流派。而在其它文化和宗教背景下的国家,如天主教、印度教及东方儒家文化地区,却并未产生出此种经济形态。沿着这个思路探索和研究,韦伯得出的结论是,资本主义的本质并非剥削与被剥削的经济关系,而是新教伦理思想观念的世俗化展现。具体说来,与天主教相较,新教产生了两个伦理观念的重大变革。
马丁·路德(Martin,Luther)-基督教新教的创立者
首先,新教提倡一种独特的职业伦理观念。产生于中世纪的天主教认为,积累财富是不道德的,创造财富者必须用赚到的钱去赎罪,才能得到救赎。与从努力工作劳动获得荣耀,不如修道院式的禁欲生活更能得到上帝的荣耀,也就是中国曾流行的“越穷越光荣”那个说词儿。反观新教则完全不同,其认为工作不仅仅是一种谋生手段,更是上帝赋予人们的一项神圣使命。也就是说,个人通过勤奋的劳动和工作即可荣耀上帝,无需通过类似修道院那种途径。在此伦理说教下,劳动和工作就有了相当高的道德价值。也就是中国曾流行的“越努力,越幸运”那个说词儿。
其次,新教不仅提倡勤奋工作创造财富,还鼓励节俭和克制享乐。这种与天主教“苦行僧”式的清心寡欲完全不同的“禁欲”精神,驱使着信徒们即使在积累财富之后,不会大肆挥霍,而是将其重新投资到事业中。
天主教修道院的修女们
综上所述,
新教倡导的伦理道德,一方面鼓励人们努力工作,创造财富。另一方面号召大家保持节俭,用积累的财富再投资。长此以往,财富和资本便会越积越多。此种不断积累资本并再投资的行为就成为了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力。如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的那些富豪,巴菲特、比尔盖茨、乔布斯、马斯克......尽管其财富亦富可敌国,但始终都在勤奋工作当中,且均保持着相当低调和简约的生活,丝毫没有像中国许多富豪那样挥金如土的作派。或许这就是长期以来新教倡导的伦理道德潜移默化的结果。
由此可见,尽管有着不少共同点两位马克思,在关于资本积累来源的理念不同,其所引领的道路亦绝然不同。卡尔·马克思从资本的积累是源于有产者对无产者剩余价值的剥削出发,认为这样的社会应通过阶级斗争予以推翻,建立一个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
理想社会。而
马克思·韦伯从资本
的积累是
源于劳动者勤奋劳动和努力工作,通过倡导节俭,将财富重新投资到事业中出发,认为这样财富不断积累的社会可按此模式持续发展。
其实,还有一种财富积累的方式。这就是统治者、贪官污吏或武装力量利用权势或武力,巧取豪夺劳动者和民众的财富。尚未查证两位马克思是否对此种财富积累方式有所论述,若有,想必这两位定会有共同点,即其必定在被推翻之列。
富利证券-国内前十的证券公司-配资平台查询网站-安全炒股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